发布时间:2010-05-24
作者:XIN Liping
发展中国家POPs分析能力现状及其对能力建设需求国际研讨会(Regional Workshop on Capacity and Capacity Building Needs to Analyse POP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于2005年12月13—16日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召开。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大力支持下,会议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化学处(UNEP Chemicals)和亚洲太平洋地区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与技术转让中心联合主办,会议经费来源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化学处。开幕式由亚洲太平洋地区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与技术转让中心办公室主任李金惠教授主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际合作司的岳瑞生司长、清华大学郝吉明教授和UNEP Chemicals的官员Heidelore Fielder博士分别致词。闭幕式由UNEP Chemicals的官员Heidelore Fielder博士主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斯德哥尔摩履约办公室杨晓玲处长做了闭幕致词。
参加会议的国内代表来自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际合作、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斯德哥尔摩履约办公室、清华大学、亚洲太平洋地区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与技术转让中心,北京、浙江、香港等地相关科研单位的4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国外代表主要来自白俄罗斯、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菲济、格鲁吉亚、约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立陶宛、拉脱维亚、摩尔多瓦、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宾、波兰、俄罗斯、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斯里兰卡、泰国、乌克兰、越南、匈牙利25个发展中国家,此外还有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化学处和新加坡、日本等其他国家的5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国内外代表共101人。
此次会议介绍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实验室项目以及与斯德哥尔摩公约的联系,亚洲与中东欧国家的POPs实验室问卷调查,中国、斐济、保加利亚、波兰、俄罗斯、斯洛伐克等国家的POPs实验室分析能力现状,越南、斯里兰卡、捷克、哈萨克斯坦等发展中国家POPs分析能力建设的需求。联合国专家介绍了POPs分析实验室(捐建和私人建设)的经验教训,GMP数据库及其问卷调查,以及各实验室之间的比较研究。
与会代表围绕POPs分析质量标准、POPs分析国家需求、POPs分析可持续性标准和国家责任进行了分组讨论,各位代表积极发言,会场气氛活跃。第一组提出了各国POPs分析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帮助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议题主要包括POPs分析的取样,样品运送与贮存,萃取、净化、分离、鉴定、定量和分析报告等具体分析过程,也对人员条件、外界分析条件和标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第二组在斯德哥尔摩公约框架下,提出了建立POPs分析实验室的必要性,议题主要包括哪些对象需要POPs分析数据提供支持,合格的POPs分析能力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如何加强亚洲和中东欧发展中国家的POPs分析能力;第三组指出全球环境基金(GEF)应该从经济上支持发展中国家实施斯德哥尔摩公约,议题包括政府POPs分析实验室、商业或个人POPs分析实验室和科研院所实验室应具备的条件,从哪获取技术支持和中心、区域、子区域等各级实验室的任务与要求。
通过研讨会的专家和与会代表的报告,以及与会人员的讨论,认为发展中国家POPs实验室建设及其分析能力建设的需求是十分必要的。这次会议在推动发展中国家POPs分析能力建设、增强国家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责任和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是一次有益、成功的会议。基于发展中国家POPs分析能力现状,在POPs实验室数据库,POPs分析质量标准,POPs分析的需求和可持续性分析标准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提高POPs分析能力提供了建议与指南。
此次会议促进了亚洲和中东欧发展中国家代表以及其他参会代表联系与交流,为进一步推动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POPs分析能力积累了经验,也为我国的POPs实验室建设与国际接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会议资料集
第一部分 联合国环境署介绍
第二部分 实验室建设相关发言
第三部分 国家需求相关发言
第四部分 联合国环境署专家发言
第五部分 总结建议草案
第六部分 项目文件
第六部分 旅行费用申报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