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贵州省城市河流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特征、来源及潜在的生态风险 。
沉积物是底栖生物的栖息地,同时也含有大量的微塑料。对微塑料分布及其与底栖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增进对微塑料污染的理解。本文研究了位于中国贵州省某城市河流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特征,以及它们与底栖生物群落的相关性,以揭示它们的分布模式和可能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在所有采样区域均检测到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740个/kg。主要聚合物是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它们的主要来源是陆地塑料产品的磨损和人类活动排放的废物。具有景观功能和废水排放的区域含有较高的微塑料丰度,Spearman相关性表明种群/GDP与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表明微塑料分布的区域特异性。基于微塑料的安全阈值,研究发现研究区微塑料的暴露浓度在理论上对底栖生物群落不构成风险。然而,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微藻和细菌群落与微塑料的关联更强,度值分别为4.7和2.1,表明微塑料通过食物链传播的风险。进一步的RDA结果表明,在大型植物群落中,优势种Stuckenia pectinata和Potamogeton wrightii与PE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底栖无脊椎动物群和PVC丰度之间观察到相同的模式,这可能归因于物种特异性对微塑料的反应,耐受的无脊椎动物物种更具竞争力,因此丰度更高。总而言之,城市河流中的微塑料暴露对底栖生物群落构成潜在威胁,并可能通过各种食物链途径影响人类。
此篇名为《Characteristics, 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of microplastics in sediments and their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A case study in a typical urban river of China》的文章被发表在2024年12月的《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