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BCRC    |    SCRC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8日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常规

ID

2

名称:

English Name:

Mercury

分子式:

Hg

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

200.6

含量限值:

1000 ppm

CAS编号:

7439-97-6

主要来源:

主要矿物有辰砂HgS,也有少量自然汞。将辰砂在空气中焙烧或与生石灰共热得到。

主要用途:

常用于制造科学测量仪器(如气压计、温度计等)、药物、催化剂、汞蒸气灯、电极、雷汞等。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俗名水银。常温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密度13.546g/cm3(20℃),熔点-38.842℃,沸点35.7℃。有毒。导热性能不佳,导电性能较好。内聚力很强,在0200℃间体积膨胀系数很均匀。蒸气有剧毒。

化学性质:

蒸气有剧毒。在干燥空气中稳定,在潮湿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氧化物膜。不溶于盐酸、稀硫酸和碱溶液,溶于硝酸和浓硫酸及王水中。能与卤素和硫直接化合。不与水反应。能溶解金、银、铂、铜、铅、钾、钠,所形成溶液称为汞齐。

电子废物*

电子废物:

汞主要存在于以下电子产品或零部件中:

1)荧光灯类:如荧光灯管、HID气体放电灯、液晶背光灯等;

2)其他:启动元件、汞开关、抗震传感器、涂料、激光模块。

毒性特性

毒性特性

1、急性毒性:狗吸入金属汞蒸气1520 mg/m38 h/d1~3 d内死亡;12.5 mg/m3616 d内死亡;36 mg/m3出现典型中毒症状。人吸入浓度1.28.5 mg/m3,可致急性中毒。中毒可有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高浓度的汞可与细胞膜内的磷酰基结合,还可与酶系统中的氨基、羧基、羟基结合。汞经唾液排出时与口腔内食物残渣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作用生成硫化汞,对口腔黏膜有强刺激作用,引起口腔炎。蒸气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高浓度还可引起肾脏损害,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3、代谢:汞易透过血脑屏障,主要蓄积在脑干和小脑。主要经肾脏排出,经消化道排出一部分,少量经唾液、汗液、乳汁、月经排出,以及以蒸气形式经肺排出。

4、中毒机理:目前对汞中毒的机理仍不很清楚。汞在体外与硫化物有高度亲和性,形成不溶解的硫化汞,在体内亦具有类似特性。金属汞在产生毒性作用之前,需先氧化成二价汞离子,此氧化过程部分在红细胞中进行,部分在其他组织的细胞中进行。〖JP2〗汞离子与体内的巯基、二硫基具有很强的亲和性,因此一般认为Hg-S-反应是汞产生中毒作用的基础。〖JP

5、体内一些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酶,其活性中心是巯基。汞与巯基结合后,可使酶失去活性,例如汞干扰大脑丙酮酸的代谢,其表现与维生素B1缺乏相似,其原因可能是代谢过程中硫辛酸、泛酰硫氢乙胺和辅酶A内的巯基与汞作用所致。又如汞与谷胱甘肽的巯基作用后,可使其氧化还原功能丧失。

6、但尚有不少毒物亦能与巯基起作用,但无汞中毒的特点,而且汞在体内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各组织中含巯基的量并无平行关系,从汞对机体实际损害来看,还应看到其特殊作用部位。已证实:汞又可与氨基、羟基、羧基、磷酰基牢固结合,因此能在很低的浓度下,对一系列酶产生特异性抑制。

7、刺激性:汞经唾液排出时与口腔内食物残渣分解产生的硫化氢作用生成硫化汞,对口腔黏膜有强刺激作用。

8、致癌性: IARC:可疑致癌物。

9、危害分级(GB 5044—85):I(极度危害)

10、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检测方法

实验室检测方法:

监测方法

类别

来源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还原气化-原子吸收光谱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水质

GB 7468—87

还原气化-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

作业场所空气

WS/T 128—1999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土壤

GB/T 17136—1997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固体废物浸出液

GB/T 15555.1—95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城市生活垃圾

GJ/T 98—99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空气和废气

国家环保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双硫腙比色法

空气

杭士平主编:《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

原子吸收法

固体废弃物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

其他检测方法: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1)气体检测管法。

2)试纸比色法;碘化亚铜检气管比度法(杭士平主编:《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

3)速测管法;阳极溶出伏安法(万本太主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

4)气体速测管(北京劳保所产品、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备注

备注:

一、国家标准

1、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TJ 36—79) 0.0003mg/m3 (日均值)

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0.015 mg/m3 (1)0.012 mg/m3 (2)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二级:1.8×10-339×10-3(1)1.5×10-333×10-3(2)。三级:2.8×10-359×10-3(1)2.4×10-350×10-3(2)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0.0012 mg/m3(2)0.0015 mg/m3(1)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0.05 mg/L

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85) 0.001 mg/L

 

二、防护及应急处理方法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6、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7、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8、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9、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10、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转移回收。可用多硫化钙或过量的硫磺处理。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11、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汞。

12、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其他信息:

管理方法:

1、操作管理: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采取降温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2、储存管理: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3、运输管理: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4、废弃管理: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 TEL:86-10-62794351/62799061FAX:86-10-62772048E-mail:bcrc@tsinghua.edu.cn
  • 京ICP备15006448号-28
  • ©2021  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斯德哥尔摩公约亚太地区能力建设与技术转让中心  版权所有
  • 友情链接
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