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BCRC    |    SCRC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8日       发布者: Administrator
 

常规

ID

13

名称:

English Name:

Nickel

分子式:

Ni

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

58.7

含量限值:

 

CAS编号:

7440-02-0

主要来源:

电解法。将富集的硫化物矿焙烧成氧化物,用炭还原成粗镍,再经电解得纯金属镍。

羰基化法。将镍的硫化物矿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四羰基镍,加热后分解,又得纯度很高的金属镍。

氢气还原法。用氢气还原氧化镍,可得金属镍。

主要用途:

镍大量用于制造合金。在钢中加入镍,可以提高机械强度。如钢中含镍量从294%增加到了7.04%时,抗拉强度便由522公斤/毫米2增加到728公斤/毫米3。镍钢用来制造机器承受较大压力、承受冲击和往复负荷部分的零件,如涡轮叶片、曲轴、连杆等。含镍36%、含碳0.3-05%的镍钢,它的膨胀系数非常小,几乎不热胀冷缩,用来制造多种精密机械,精确量规等。含镍46%、含碳015%的高镍钢,叫类铂,因为它的膨胀系数与铂、玻璃相似,这种高镍钢可熔焊到玻璃中。在灯泡生产上很重要,可作铂丝的代用品。一些精密的透镜框,也用这种类铂钢做,透镜不会因热胀冷缩而从框中掉下来。由675%镍、16%铁、15%铬、15%锰组成的合金,具有很大的电阻,用来制造各种变阻器与电热器。

钛镍合金具有记忆的本领,而且记忆力很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重复上千万次都准确无误。它的记忆本领就是记住它原来的形状,所以人们称它为形状记忆合金。原来这种合金有一个特性转变温度,在转变温度之上,它具有一种组织结构,而在转变温度之下,它又有另一种组织结构。结构不同,性能也就不同。例如:一种钛镍记忆合金,当它在转变温度之上时,很坚硬,强度大,而在这个温度以下,它却很软,容易冷加工。这样,当我们需要它记忆什么形状时,就把它做成那种形状,这就是它的永久记忆形状,在转变温度以下,由于它很软,我们便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内使其任意变形。而当需要它恢复到原来形状时,只要把它加热到转变温度以上就行了。

镍具有磁性,能被磁铁吸引。而用铝、钴与镍制成的合金,磁性更强了。这种合金受到电磁铁吸引时,不仅自己会被吸过去,而且在它下面吊了比它重六十倍的东西,也不会掉下来。这样,可以用它来制造电磁起重机。

镍的盐类大都是绿色的。氢氧化镍是棕黑色的,氧化镍则是灰黑色的。氧化镍常用来制造铁镍碱性蓄电池。

二价镍离子常用丁二酮肟来鉴定,在氨性溶液中,镍离子(Ni2+)与丁二酮肟(Dimethylglyoxime)生成鲜红色沉淀(Ni(dmgH)2)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密度8.9/厘米3。熔点1455℃,沸点2730℃。化合价23。电离能为7.635电子伏特。质坚硬,具有磁性和良好的可塑性。

有铁磁性和延展性,能导电和导热。常温下,镍在潮湿空气中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不但能阻止继续被氧化,而且能耐碱、盐溶液的腐蚀。块状镍不会燃烧,细镍丝可燃,特制的细小多孔镍粒在空气中会自燃。

化学性质:

有好的耐腐蚀性,在空气中不被氧化,又耐强碱。在稀酸中可缓慢溶解,释放出氢气而产生绿色的正二价镍离子Ni2+;对氧化剂溶液包括硝酸在内,均不发生反应。镍是一个中等强度的还原剂。

加热时,镍与氧、硫、氯、溴发生剧烈反应。细粉末状的金属镍在加热时可吸收相当量的氢气。镍能缓慢地溶于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但在发烟硝酸中表面钝化。镍的氧化态为-1、+1、+2、+3、+4 ,简单化合物中以+2价最稳定,+3价镍盐为氧化剂。镍的氧化物有NiONi2O3。氢氧化镍〔Ni(OH)2〕为强碱,微溶于水,易溶于酸。硫酸镍(NiSO4)能与碱金属硫酸盐形成矾 Ni(SO4)2•6H2O(MI为碱金属离子)。+2价镍离子能形成配位化合物。在加压下,镍与一氧化碳能形成四羰基镍〔Ni(CO)4〕,加热后它又会分解成金属镍和一氧化碳。

电子废物*

电子废物:

镍主要存在于以下电子产品或零部件中:

1)电池类:镍铬电池、镍锰电池;

2CRT显示器电子枪。

毒性特性

毒性特性

1、急性毒性:镍盐LD50200 mg/kg(大鼠经口)

2、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狗吸入5~6 mg/m3直径0.19 μm的金属镍尘10 min/d,历时20个月,染毒第2~3个月,发现骨髓中成红细胞增生,粒细胞生成则受抑制,周围血象亦有相应改变,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甲状腺功能渐增进。染毒第5~6月后,上述变化更明显。但均在暴露终止后11~13个月,逐渐或部分恢复正常。染毒第14~19个月,心电图可见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机能减退,注入肾上腺素时,常出现节律不整、期外收缩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大鼠分别作镍及氧化镍粉尘的气管内注入和吸入,发现两种粉尘均有明显全身毒性作用,主要损害肺脏。

3、代谢:镍及其化合物的粉尘不能经皮肤吸收,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均较缓慢,动物经口、皮下和静脉注射时,镍贮留在肾、脾、肝中的量最多。并发现镍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如脊髓、脑、肺和心肌等。摄入后72 h,肺中占摄入量的38%,脑占16.7%。一般认为镍主要从粪便排出,少量由尿排出。兔静脉注射63NiCl2后有 85%由尿排出,头4 h达最高值。

4、中毒机理:金属镍几乎没有急性毒性,正常人每天从饮食中进入微量的镍。小量镍能使狗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故认为它是胰岛素的一种辅基。一般的镍盐毒性也较低,但羰基镍却能产生很强的毒性。急性中毒时可见血管功能紊乱,慢性时还见红细胞增生,其中以金属镍尘的作用较显著,可能与其在体液中溶解度较氧化镍为大有关。多种镍化合物有诱癌作用,尤以不溶于水的镍化合物为甚。

5、刺激性:具刺激性,接触可引起皮炎,奇痒。

6、致癌性:IARC:金属镍为动物致癌物;镍化合物为人类致癌物。

7、致突变性:肿瘤性转化:仓鼠胚胎5 mol/L

8、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158 mg/kg (多代用药),胚胎中毒,胎鼠死亡。

9、危害分级(GB 5044—85):II(高度危害)

检测方法

实验室检测方法:

监测方法

类别

来源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原子吸收法

水质

GB 11912—89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水质

GB 11910—89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固体废物浸出液

GB/T 15555.10—95

火焰原子吸收法

固体废物浸出液

GB/T 15555.9—95

火焰原子吸收法

土壤废物浸出液

GB/T 17139—1997

火焰原子吸收法

作业环境空气

陈安之主编:《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

原子吸收法

固体废弃物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

其他检测方法: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1)试纸法;速测管法。

(2)分光光度法(万本太主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

(3)便携式比色计(水质)(意大利哈纳公司产品)。

备注

备注:

一、国家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4.3 mg/m3(2)5.1 mg/m3(1)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二级0.156.3 kg/h;三级0.2410 kg/h (2)。二级 0.187.4 kg/h;三级0.2811 kg/h(1)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0.040 mg/m3(2) 0.050 mg/m3 (1)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1.0 mg/L

二、防护及应急处理方法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6、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7、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8、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9、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工作时皮肤划伤应及时处理。

10、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回收。

11、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干粉、砂土。

其他信息:

管理方法:

1、操作管理: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2、储存管理: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3、运输管理: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4、废弃管理:若可能,回收使用。

 

 
  • TEL:86-10-62794351/62799061FAX:86-10-62772048E-mail:bcrc@tsinghua.edu.cn
  • 京ICP备15006448号-28
  • ©2021  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斯德哥尔摩公约亚太地区能力建设与技术转让中心  版权所有
  • 友情链接
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微信公众号